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

【实践篇】ddd脚手架及编码规范 -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

2023-10-20

我们团队一直在持续推进业务系统的体系化治理工作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沉淀了自己的ddd脚手架项目。脚手架项目是体系化治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,它的作用有两点:

(1)可以对新建的项目进行统一的规范;

(2)对于指导老项目进行ddd的改造提供指导。

本文主要是梳理和总结了ddd脚手架使用中的编码规范以及遇到的问题。

ddd相关的应用架构有很多种,比如四层架构,洋葱架构,六边形架构,整洁架构等。这些应用架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。但是他们的总体思想都是相似的,主要是通过分层来实现功能和关注点的隔离。达到的目标是领域层不依赖任何其他外部实现,这样就能保证核心业务逻辑的干净和稳定。

左图是整洁架构的示意图,左图为分层,右图表示各个分层的变化频率和抽象层级。整洁架构主要分为4层:

(1)frameworks&drivers层:这一层表示系统依赖的外部系统,比如数据库、缓存、前端页面等。这一层是变化频率最高的,也是需要和我们的核心业务逻辑做隔离的。

(2)interface adapters层:这一层是一个适配层,主要负责外部系统和内部业务系统的适配,这一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的适配和协议转换。

(3)application business rules: 应用业务规则层,可以理解为用例层,这一层表示整个应用可以提供哪些用例级别的功能和服务。这一层也是对第4层中的核心业务规则的编排层。

(4)enterprise business rules: 这一层就是最为核心的业务逻辑层,这一层不包含任何和技术相关的内容,只包含业务逻辑。

使用命令如下:

mvn archetype:generate
-darchetypegroupid=com.jd.jr.cf
-darchetypeartifactid=ddd-archetype
-darchetypecatalog=local
-darchetypeversion=0.0.1-snapshot
-dinteractivemode=false
-dgroupid=com.jd.demo.test //从这一行开始需要根据项目名称修改
-dartifactid=demo-test
-dversion=1.0.0
-dpackage=com.jd.demo.test
-dappname=demo-test -s d:/git/settings.xml // 本地 git配置文件

生成完的项目结构如下:

|--- adapter                     -- 适配器层 应用与外部应用交互适配
| |--- controller -- 控制器层,api中的接口的实现
| | |--- assembler -- 装配器,dto和领域模型的转换
| | |--- impl -- 协议层中接口的实现
| |--- repository -- 仓储层
| | |--- assembler -- 装配器,po和领域模型的转换
| | |--- impl -- 领域层中仓储接口的实现
| |--- rpc -- rpc层,domain层中port中依赖的外部的接口实现,调用远程rpc接口
| |--- task -- 任务,主要是调度任务的适配器
|--- api -- 应用协议层 应用对外暴露的api接口
|--- boot -- 启动层 应用框架、驱动等
| |--- aop -- 切面
| |--- config -- 配置
| |--- application -- 启动类
|--- app -- 应用层
| |--- cases -- 应用服务
|--- domain -- 领域层
| |--- model -- 领域对象
| | |--- aggregate -- 聚合
| | |--- entities -- 实休
| | |--- vo -- 值对象
| |--- service -- 域服务
| |--- factory -- 工厂,针对一些复杂的object可以通过工厂来构建
| |--- port -- 端口,即接口
| |--- event -- 领域事件
| |--- exception -- 异常封装
| |--- ability -- 领域能力
| |--- extension -- 扩展点
| | |--- impl -- 扩展点实现
|--- query -- 查询层,封装读服务
| |--- model -- 查询模型
| |--- service -- 查询服务

整体的分层架构图如下:

1、api模块编码规范:

api模块是专门用于定义对外接口的模块,所以这个模块中只包含接口定义,出入参定义,尽量不依赖其他包。
api中的接口定义类以xxxxresource(或者xxxxservice)结尾。这条规范完全是为了和老的应用保持一致。
api接口的入参尽量不要使用java中的原子类型(primitive type), 需要将入参定义为单独的类。 最好是继承现有的baserequest类。
api接口的出参统一使用泛型类对真实的返回类型进行包装。
出入参类都以dto结尾。
出入参中尽量不适用枚举值类型的成员变量。

2、adapter/controller模块编码规范:

这一层中需要将出入参的dto和业务层的vo/do对象进行转换。
这一层不要包含任何的业务逻辑,只包含参数转换和业务无关的校验逻辑。
接口返回值缓存类的逻辑,可以放在这个模块中实现,因为这个动作不包含业务逻辑。

3、app模块编码规范:

这个模块中的类统一以case结尾。
这一层主要是对底层业务逻辑进行编排。可以直接调用domain层的port定义。跨域的服务调用也可以放在这个模块中。
这一层可以直接调用domain模块中定义的repository服务。
事务处理:如果是跨多个聚合的业务逻辑需要放在一个事务中,需要在这一层开启和提交事务。

4、domain层编码规范:

domainservice命名统一以service为后缀。
entity实体类的命名不用后缀。 值对象类的定义统一以vo结尾。
domainservice逻辑中可以调用repository和port中定义的接口。
domainservice可以操作多个聚合,实体和值对象。
entity实体类可以有构造函数,builder,getters。 不要直接放开所有属性的setters,防止业务代码随意修改实体的属性。
编写业务逻辑需要遵守原则:优先将业务逻辑放在entity和vo中,然后才是放在聚合中,最后才放在domainservice中。
依赖反转原则:domain层依赖的外部接口都要定义在domain模块的port包中。domain层只面向接口编程,不依赖接口实现类。

5、adapter/repository和rpc模块编码规范:

repository实现类中需要将接口入参中的do对象转换为po对象后再调用数据库存储。
repository和聚合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。一个repository有唯一的对应的聚合。
如果repository中需要开始事务可以在repository实现类中开启事务。
rpc层最好是对外部接口的出参和入参定义一个防腐层对象,命名统一以dto结尾。

**q1、**api模块对外提供的jar包中是否要引用其他应用的jar包?

a1: 有一些场景,a应用的api接口的入参需要引用其他应用的包中的类。比如a应用发出了一个事件,b应用提供了一个接口来处理这个事件,那b应用是否要引用a应用的包中的事件定义类呢? 理想情况,最好是b应用定义一个自己的类,这样b应用就不会依赖a应用的包。

**q2、**api包中是否能包含枚举类的定义?

a2:最好不要在api包中对外暴露内部的枚举值定义。因为枚举值是需要在domain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,不适合通过jar包的形式暴露给外部。 如果确实有需求要暴露给外部应用(比如为了让接口调用方方便的知道入参中的值有哪些),可以将枚举类的定义放在同一的common包中。这样domain模块和对外提供的jar包都可以引用common包。

**q3、**数据存储是否要使用统一版本号?

a3: 对于新应用,最好是使用统一的版本号,这样在更新数据库的时候就可以统一使用版本号当做乐观锁。但是对于遗留系统而言,启用版本号的成本比较高,因为需要梳理所有对实体进行变更的点,要求所有的点都统一使用版本号。所以要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。

q4、对于一些偏流程性的业务,频繁的调用外部rpc接口。如果每个rpc接口都添加一个防腐层对象的话,会降低开发效率。是否可以不定义防腐层对象?

a4:最好是定义防腐层对象,短期可能降低一些开发效率,但是从长期和代码标准话的角度看,还是值得的。

作者:京东科技 史纪军

来源:京东云开发者社区 转载请注明来源

【实践篇】ddd脚手架及编码规范的相关教程结束。

网站地图